交通体系通达之变——让临夏成为托在高速路网上的自治州
时间: 2024-05-28 02:15:12 | 作者: 矿用混凝土输送泵--系列
产品介绍
-
原标题:交通体系通达之变让临夏成为托在高速路网上的自治州
路似彩虹,绽放着一道道和谐的光芒;路如琴弦,演奏着一曲曲发展的乐章。展开临夏交通发展的画卷,一张以高速公路和国省公路干线为骨架、农村公路为脉络,干支相连、村村相通的交通网络轮廓分明,如玉练飘舞,如彩虹飞渡。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近年来,州上坚持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全州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脱贫攻坚的引擎,不断深化“交通落后就是落后地区”的认识,以“建设四通八达的畅通临夏”为目标,抢抓国家黄河流域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兰西城市群建设、扩大内需等叠加政策机遇,全力推进“五个十项目集中突破行动”,谋划实施了机场、铁路、高速公路等一大批重大交通项目,公路规模、路网结构、路域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幅航空、铁路、公路、水运“四位一体”的现代立体交通画卷在临夏大地徐徐展开。
临夏地处甘肃西南部,北邻兰州市、东邻定西市、西邻青海省、南与甘南州毗邻,有三道交汇、四方通达的优越区位。
昔日的临夏,境内无高速、无铁路、无机场,国省道主干线公路等级低、通行能力差、通达率低,对外大循环通后不畅,对内小循环行路艰难,滞后的整体交通犹如一根根绳索牵绊着临夏前进的脚步,1978年以前,我州仅有200多公里的公路总里程。
路,孕育着新机遇,承载着大发展。近年来,为改变临夏交通滞后现状,加快全州小康建设步伐,州委、州政府把发展交通事业作为打造“五个区”、建设“六个临夏”的基础性工作,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进行了不懈努力,创造条件、想方设法,争取国家和省上投入资金,开展了临夏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交通建设,掀起了大建设、大发展的高潮,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连续三年稳居全省第一。
临大、永积、永民高速公路,打通临夏至青海向西高速通道;安临一级公路、临康广高速公路,打通临夏至定西向东高速通道;兰永临高速公路打通临夏至兰州向北高速通道;永井、康和双、康卓高速公路,打通南向复合通道。这一条条东西南北四向主动脉高速公路,加强完善提升了通达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让临夏成为名副其实地托举在高等级路网上的畅通临夏。
截至目前,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7961.79公里,特别是高速(一级)公路由2019年的141.42公里增加到179.03公里,高速公路密度达到2.19公里/百平方公里。随着临大、临康广、兰永临、永大、永井高速和安临一级公路相继建成,全州高速(一级)公路里程将达到587公里。
临夏州与兰州实现高速公路联通,全州8县市互通二级及以上公路,临夏市、临夏县、广河县、和政县、永靖县5个县市已通高速(一级)公路,康乐县、东乡县半小时内可上高速公路。
桥梁和隧道作为我州重要的交通元素,承载着临夏的变迁和发展,4年来,全州建设桥梁410座,总长约8.53万米;建设隧道31座,总长约5.49万米,建设数量、规模前所未有,创下历史新高。
如今,越来越便捷的交通,不仅方便了人民群众出行,更打开了一扇扇增收致富的大门,为我州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翻开了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的新篇章。
条条大道宛如飞舞的彩带,连接着州委、州政府与广大群众的心;一辆辆汽车川流不息,疾驰在公路上书写着城乡道路建设的和谐进行曲金秋时节,行驶在临夏大地,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纵横交错、无限延伸的柏油大道,这一切,无不让人感受到我州交通事业发展带来的通畅、便利。
压路机协同作业、吊车平稳有序吊装钢筋、混凝土拌和车来回穿梭、泥水匠忙砌筑、技术员忙测量来到临康广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现场,千余名建设者有条不紊,各司其职,平地机、旋挖钻机及架桥机等大型机械轰鸣声不绝于耳,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S36临康广高速公路是甘肃省路网规划中省级高速公路18条联络线之一,也是全省“两纵两横一枢纽”区域交通项目实施方案的同步建设项目,更是临夏州与陕西、四川、重庆等省市经济往来的重要通道。“当前,临康广高速公路项目土建工程正处于全面攻坚阶段,计划年底完成路面工程80%、房建工程50%,2024年就能实现通车目标。”临康广项目办质量监管科工作人员王宁说,该项目的实施,将结束康乐县境内不通高速的历史,有效改善康乐、广河两县群众出行条件,带动旅游资源开发。
经济要发展,交通须先行。州上依照国家和省上一系列交通发展规划要求,紧紧抓住“十大之年”发展机遇,充分的发挥“十有临夏”的资源禀赋,按照“三纵四横一环”快速公路主骨架网络布局,编制制定了《临夏州“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四通八达的畅通临夏实施方案》,以重点项目建设打通交通大动脉,形成了临大、临康广、兰永临、永积、永井高速公路和安临一级公路6条高等级公路同时在建的喜人局面,加快融入兰州“1小时经济圈”和打造兰州“后花园”的步伐。
对外“大通道”主骨架组网基本完成,“三环四线”的二级路网文旅“金丝带”网格相连,内部“微循环”畅通无阻完善的交通运输发展框架,铺设的不仅是道路,而是临夏跨越的新路基。随着一条条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交通重点项目的建成或即将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我州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交通瓶颈正在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临夏在全省经济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将得到明显提升、区位优势将会得到凸显,文旅、特色种植、美食、工业、养殖“五个百亿级产业”优势将全面激活。
曾经,从临夏市通往积石山县的路,一直是许多人的“头疼事”:一条弯弯曲曲的颠簸公路,每天只有一趟班车,遇到雨雪天气,好几天都不通车这条令人烦心的路,生生阻碍着积石山县发展的步伐。
2019年5月,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总投资95.44亿元、全长52.505公里的临大高速公路建设全面拉开帷幕。一时间,从临夏县麻尼寺沟乡磨牙村到积石山县大河家镇沿途的山峦间,甘肃公航旅集团十余个标段迅速“安营扎寨”,隧道、路基、桥梁等重点控制性工程建设一线热火朝天。目前,这条凝聚着沿线成千上万群众梦想的高速公路,宛若一条青色玉带,在绿色大地上蜿蜒舒展,构成了黄河上游、甘肃中部西南地区青山绿水间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天我都要到临夏市采购食材,若是早上出发,需要一整天时间,来回路上太折腾了。临大高速公路通车后,来回只需1个小时的车程,半天时间就能完成整个采购,我的餐饮店生意肯定会更好。”回乡创业的积石山县群众马东吉尼充满了期待。
借助一个个交通项目全面贯通的“东风”,一个个深藏大山深处的旅游景点脱颖而出,成为了网红“打卡点”;一个个贫困村因交通改善实现华丽的蝶变,成为和美乡村的示范村;一户户群众种植的农特产品通过路网走出了家门,卖上了好价钱。
大交通、大网络、大格局,翻开我州交通大事记,能够准确的看出,交通建设真正让临夏的区位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
全长187.8公里、总投资229.16亿元的兰合铁路开工建设,让临夏人民的铁路梦照进现实。
全长25公里的临夏县环湖公路,改变了周边群众传统小农经济的发展思想,成为沿线群众实现乡村振兴的生态路、旅游路、致富路;
总投资36亿元的临夏市环城北路串联起了临夏市周边零散的公路网,打通了道路交互与通行的微循环,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推进了县市一体化进程;
全长26.4公里,总投资6.2亿元的临夏市(四家咀)至和政县(三岔沟)二级公路,是临夏市通往三岔沟景区和松鸣岩国家森林公园的主要道路,实现了从市区到沿太子山旅游风情线大通道的快捷出行;
“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在临夏基本实现,“四通八达”交通路网不仅成为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领域之一,而且推动形成了经济全速发展的“连锁效应”。
临夏州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境内山大沟深,地形地貌复杂,大多村社分散在千沟万壑之间。群众乘车难、客运经营难、物流进村难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群众“盼修路、多修路、修好路”的需求非常紧迫。
“这条路以前是土路,我们住在山头上,离学校也远,刮风下雨时孩子们上学很困难。在党的好政策下,现在修得平整宽阔,护栏和路牌都安装上了,大家出行很方便。”东乡县坪庄乡坪庄村群众马进成指着眼前的“四好农村路”说。
农村公路不仅是关乎经济发展的大交通,更是关乎群众幸福生活的大民生。近年来,我州聚焦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短板弱项,坚持把“四好农村路”作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一招,把农村公路建设长远规划与城镇一体发展、产业布局发展、生态旅游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不断的提高通行条件,全力推动农村公路提档升级,使农村公路如同“毛细血管”一般疏通了“微循环”,托举起了群众的幸福生活。
打造“四好农村路”,连接党心与民心。我州把承载着乡村振兴梦的“四好农村路”,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按照“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原则,慢慢地增加养护管理和路域环境整治,建立健全农村道路管护“路长制”常态化运行制度,在全州范围内共设置路长制公示牌584块,配备乡镇专管员411名,村道护路员1377名,确保了农村道路的建、管、护、运一体化运行。
与此同时,推动农村公路与现代农业、特色产业、乡村旅游、历史村庄等深层次地融合发展,全力构建“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功能集约、便利高效”的农村运输发展新模式,为和美乡村建设提供交通支撑。截至目前,全州乡道总里程1300公里、102条,村道3653.6公里、1252条,农村公路实现村村互通、村镇互通,村村通沥青(水泥)路。广河县已成功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和政县已成功创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壮丽河山披玉带,河州大地展宏图。如今,走进临夏,听到群众最多的感慨是:路慢慢的变好,以前不愿意折腾的事儿,现在变得简单了;听到一线交通建设者最多的感慨是:建设要求慢慢的升高,要一直学习,才可能正真的保证交通工程的品质;听到管理者最多的感慨是:看到这么多工程开花结果、经济发展受益、群众出行便捷,从内心感到骄傲。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一定要标注明确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2 ICP备案:陇ICP备17001500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甘)字第079号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编号:甘B2__20120010
主办:甘肃中甘网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团:甘肃和谐律师事务所()甘肃天旺律师事务所()